打傳直擊|徐州睢寧:扼住網絡傳銷“七寸” 破解執法辦案電子數據取證難題
2025-10-09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在江蘇省首家打擊網絡傳銷電子數據偵測取證實驗室,徐州市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介紹了受理預檢、檢材與報告、綜合取證、手機取證、介質取證以及案件分析研判等六大功能區域,“實驗室配備取證航母、手機現勘取證分析、計算機現場免拆鏡像工具、資金數據分析等系統設備,且能實現數據恢復、系統仿真、密碼破解等特殊功能,可滿足對網絡傳銷及其他類型案件從偵測、取證到分析的全方位需要。”
今年8月開始,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規范直銷與打擊傳銷辦公室)指導下,《中國質量萬里行》推出“打傳直擊”系列報道,實時關注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執法部門打擊傳銷的最新動態,結合各地執法實踐,展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打擊傳銷的決心和成果,提高人民群眾識別、防范、抵制傳銷的能力,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9月18日,《中國質量萬里行》一行赴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結合辦結的3起網絡傳銷大案,從打擊網絡傳銷電子數據偵測取證實驗室開始介紹,講述了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扼住網絡傳銷“七寸”,破解執法辦案電子數據取證難題,提高行政執法效能的來時路。
從接到群眾舉報到查辦網絡傳銷大案
王風(化名)和妻子在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經營著一家母嬰店。2018年6月,王風到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稱,妻子購買了很多泡浴粉等產品,還一天到晚出去“學習”,對家里也不管不顧。王風發現,妻子繳納3萬元后,又在不斷發展其他人加入,還有提成,他覺得妻子進入了傳銷組織。
接到這條線索的兩個月前,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樣根據一條群眾舉報的線索,查辦了江蘇省首起由市場監管部門獨立查辦的特大網絡傳銷案件。
從事該網絡傳銷活動的公司注冊地、實際住所以及經營場所跨越多省市,在實際經營過程中,該公司銷售一款泡腳桶,聲稱具有理療功能,并以網絡宣傳結合線下體驗的方式迅速擴張,發展人員4萬多人。
通過設立網站系統作為管理和計酬的工具,該公司制定了包含開拓獎、組織獎、領導獎、互助獎等類目,且具有拉人頭、入門費、團隊計酬等特征的制度,在參與人員之間形成上下線關系,層層“提成”,構成金字塔式的網絡化布局。
最終,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禁止傳銷條例》依法對該公司做出行政處罰決定,并移交公安機關對涉罪行為繼續偵查。該案件的查辦受到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文表彰,并在中國工商出版社舉辦的2018年度全國打擊傳銷優秀案例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有了這個案件的積累,接到王風的舉報線索后,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立即開展調查,并發現了其涉嫌傳銷的事實:該公司要求被發展人員以認購一定金額商品作為“入門費”,取得加入會員和可以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會員之間形成上下線,并以會員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
實際查辦過程中,該公司通過客戶管理系統網站結合人工的資金操作,對會員進行管理、報酬計算及給付。截至案發,該客戶管理系統網站會員為6萬余個,推薦網絡層級最高達80層。2019年3月,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禁止傳銷條例》依法對該公司做出行政處罰決定,并移交公安機關對涉罪行為繼續偵查。2019年4月,該案被市場監管總局評為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典型案例。
2023年7月,一個以推廣銷售炒菜機器人為“幌子”的網絡傳銷案件,同樣在睢寧縣被查辦并依法對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涉案公司通過社交媒體軟件、現場推廣會、設立機器人餐廳等方式開展廣泛宣傳,收取“入門費”,共發展會員12萬人,涉及層級60層,也同樣利用網絡會員系統結合人工資金操作,實現對參與人員的管理、報酬計算及給付。
從識破網絡傳銷“套路”到攻克三大難題
通過對3起網絡傳銷大案的查辦,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總結出此類網絡傳銷案件的“套路”:一是選定一種產品,夸大價值,通過“保健養生”“高科技”等宣傳包裝為傳銷道具;二是設計一套分級計酬獎勵制度,以高額回報誘導人員投資加入并積極發展下線;三是以互聯網為工具,增強傳播的便利性和隱蔽性,組織管理也更加嚴密有效,短時間內可以迅速實現發展壯大。
與此同時,在查辦這類案件時,也給市場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員提出了“取證難”“控制難”“定性難”的三大難題。
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提出“兩個控制”的核心辦法,讓難題迎刃而解。
一是控制傳銷資金,牽住傳銷組織“鼻子”,占據主動。
網絡傳銷組織為躲避打擊,涉案資金收支賬戶異常繁雜,一有風吹草動極易轉移和隱匿違法資金,如不能及時全面控制傳銷組織的賬戶資金,案件可能會陷入被動。
對此,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投入大量人力對涉案傳銷組織的賬戶流水進行查詢分析,以準確掌握違法資金的來源去向,識別發掘出證據確鑿的涉案賬戶。同時,與司法機關形成良好互動,建立打傳綠色通道,在準確掌握傳銷資金賬戶的基礎上,依法申請司法機關在第一時間全面凍結,這樣就牽住了傳銷組織的“鼻子”,使其失去了負隅頑抗的資源和底氣。
二是控制電子數據,扼住網絡傳銷“七寸”,把握關鍵。
網絡傳銷組織的會員管理網站內存放有傳銷組織完整的會員信息、層級關系、充值記錄、獎金的計算生成公式和發放記錄,其內部數據是案件定性定量的核心證據。
為合法、完整地取得這些證據,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投入專業技術力量,分析判斷存放網站數據的服務器地址,根據網站不同運行模式靈活采取扣押封存原始介質、現場提取電子數據或遠程提取電子數據等方式獲取數據,取證過程嚴格遵守相關技術規范,以保證證據來源合法、有效。
在查辦3起網絡傳銷大案時,電子數據取證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執法人員介紹,經過周密策劃,3起網絡傳銷大案的電子數據取證均在傳銷組織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順利完成,避免了數據被惡意破壞的棘手問題。
在王風舉報的傳銷案件中,執法人員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度挖掘涉案人員的社交數據,發現了大量與傳銷活動相關的線索,為案件的偵破提供了重要幫助。
從電子數據取證到區域協作打傳
打擊傳銷,必須從源頭抓起。
這個源頭不僅在“地下”,而且在“網上”。除了王風妻子加入的傳銷組織以外,后來那起以炒菜機器人推廣為名的網絡傳銷案件定性,更是得益于電子數據的取證。執法人員通過技術手段恢復被刪除的傳銷宣傳資料,成為后續查辦案件的關鍵證據。
隨著社會生活的網絡化,傳銷犯罪借助網絡渠道,出現了一些欺騙性、隱蔽性更強的“變種”,呈現蔓延速度更快、涉及人員更多、波及地域更廣、涉案金額更大等趨勢,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破壞社會誠信體系,損害群眾切身利益。
網絡傳銷取證關鍵在于,通過電子數據、資金流向、組織架構等核心要素構建的證據鏈。
對此,在打擊網絡傳銷案件已經積累豐富經驗的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不斷完善“數字+執法”模式,推進執法流程數字化。
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徐州市首創“慧執法”綜合執法辦案系統,并于2024年7月底建成江蘇省首家縣級市場監管電子數據勘察取證分析實驗室,較好滿足了執法辦案尤其是周邊地區打擊查辦重大傳銷案件電子數據取證的需要。
執法人員介紹,電子數據偵測取證實驗室大幅提升了案件的查辦效率,有效促進了基層市場監管執法質量和效能的不斷提升。實驗室投入使用以來,主要在精準分析網絡傳銷線索、研判模型精準界定網絡傳銷性質、智能化電子取證以及培養打傳專業技術人員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徐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的首屆執法辦案電子取證大比武中,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獲得團體一等獎和個人一、二等獎。2024年11月,該局還承辦了第四屆江蘇省市場監管系統執法辦案電子數據取證大比武,增進了與江蘇省市場監管系統辦案能手的學習交流。
同月,按照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以及蘇魯豫皖四省關于打擊傳銷規范直銷工作的總體部署,在安徽阜陽舉辦的第16屆蘇魯豫皖周邊地區22市打擊傳銷規范直銷執法協作會議上,執法協作會議成員單位在加強區域協作、精準施策、打防結合、履職盡責、主動作為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維護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今年,第17屆協作會議將由江蘇省鹽城市承辦。
睢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局將進一步擴大與國內先進地區同行的學習交流,擴大電子數據偵測取證實驗室的應用范圍,持續探索規范執法、數字執法、服務型執法新舉措,以市場監管高水平行政執法為打擊網絡傳銷貢獻力量,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掃碼投訴